首页新闻

综合新闻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院长谈】崔福林:全面强化教育对于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发布时间:2022-10-31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大会报告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报告十五个部分之一,对科教兴国战略作出部署,把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安排,突出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关心重视教育事业,对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地位作用的强调与期待,极具战略指导意义。

一、深刻认识、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的关键性战略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强国崛起规律、对当今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对未来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把握。教育支撑人才,人才支撑创新,创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提升。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三个“第一”共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力支撑,而基础和落脚点是教育。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立足党的二十大确定的2035年我国发展总体目标任务,牢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自觉承担“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使命,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深刻认识、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对于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的关键性战略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崇文重教优良传统。“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激励广大师生,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社会主义大学底色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要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着力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教学和研究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日常思政工作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自觉修德立志、发扬奋斗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三、深刻认识、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的关键性战略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时代际遇和成长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规划人生,创造历史。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寄语青年大学生:“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

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既面临着难得的成就人生辉煌的时代际遇,又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处于青年大学生教育工作的最前沿,一定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人民教师的殷殷嘱托,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切实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身体力行,切实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担负起“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崔福林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东路3027号

邮编:071000 E-Mail:bdu@bdu.edu.cn

Copyright©2014 保定学院 版权所有

冀ICP备09024180号-1

Copyright@2018 保定学院 版权所有 | 冀ICP备09024180号-1